来源:上观新闻 2022年9月5日 标题:汇聚慈善力量 助力共同富裕 2022年“上海慈善周”今日开幕 https://www.tokenim.com.cn弘扬慈善文化 传播慈善理念近年来,上海公益慈善事业蓬勃发展,“时时公益,处处可为”的浓厚公益氛围,积淀起上海的精神品格,塑造了上海的城市气质。公益慈善,让这座城市处处充满爱心的光芒,也让市民时刻感受到温暖的力量。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提出,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发挥第三次分配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促进作用。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积极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建设,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扎实迈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规定,每年9月5日为“中华慈善日”;《上海市慈善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每年9月5日‘中华慈善日’所在周为‘上海慈善周’,集中开展慈善活动和文化宣传”。今年是《上海市慈善条例》施行后举办的第一个“上海慈善周”,在一周时间内集中开展慈善活动和慈善文化宣传,努力将“上海慈善周”打造成为弘扬慈善文化、传播慈善理念的上海慈善活动品牌,引导社会公众更加关心、支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据悉,今年“上海慈善周”活动时间为2022年9月5日至11日,以“汇聚慈善力量,助力共同富裕”为主题,结合《上海市慈善条例》贯彻实施、慈善典型宣传引领、未成年人保护、社会各方合力协作、慈善氛围营造等方面内容,以启动仪式拉开序幕,通过论坛访谈、主题沙龙、活动展示、氛围宣传等方式,探索构建“政府主导、政社协同、政企协手”的慈善联动模式,在全市范围营造弘扬慈善文化理念的浓厚氛围。“中华慈善奖”由民政部主办,是中国慈善领域最权威、最有影响力、参与力度最高的奖项。自2005年设立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一届评选表彰活动。上海积极参与每届“中华慈善奖”评选申报工作,精心筹划组织,对上海慈善事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往届“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中,上海地区被授予荣誉的个人20位、企业25家(次)、慈善项目12个,涌现出一批具有影响力、感召力、示范性的慈善典型,在上海地区营造了浓厚的慈善氛围,带动了更多社会力量支持、参与上海慈善事业。第十届“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杨德广人生的意义在有为 人生的价值在奉献“我从一名农民的儿子到大学校长,离不开党和人民的培养,培育之恩应当涌泉相报,我没有理由不回馈社会,这是我的责任。”谈及自己从事多年的慈善事业,今年已经82岁的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杨德广动情地说。“人生的意义在有为,人生的价值在奉献。”这是杨德广一辈子坚守的信念,他没有万贯家财,却变卖房产,拿出300万元捐赠3所母校,为西部小学生建立“营养爱心午餐”计划,还成立了“阳光慈善专项基金”。如今,他仍从事慈善公益事业。1940年初,杨德广出生于江苏农村,父母都是文盲,小时候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20岁时,他来到华东师范大学读书。毕业后,他先后任上海高教研究所所长、上海市高教局副局长、上海大学校长、上海师范大学校长等。工作数十年,他深刻认识到,一路走来,离不开身边老师朋友的关爱和帮助,更离不开党的关怀和培养,他要把这些爱心回报给社会。2010年,杨德广70岁,他想要把积攒的100万元书稿费和讲课费全数捐赠给3所母校,为了实现自己立下的给每所母校捐100万元的目标,杨德广在2010年卖掉名下一套房子,筹措到200万元。2012年,杨德广在爱心企业家的帮助下筹得200万元,用于资助甘肃、四川两个西部地区的贫困小学生营养午餐,连续多年,他亲自翻山越岭前往两地送去善款。作为出身贫穷家庭的孩子,杨德广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他和当地的校长商量,选出32名品学兼优的中小学生,进行“一对一”的重点帮扶,一直资助他们读完高中和大学。这个善举一呼百应,他本人及子女、亲友和学生等32名爱心人士各资助1名,资助名额很快就分完了。杨德广的慈善之举感动了许多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纷纷要求加入阳光慈善队伍。2014年,杨德广发起成立“阳光慈善专项基金”,主要针对新疆、西藏、青海等12个西部地区,TrustWallet官方app下载每个地区选一个贫困县, TrustWallet官方网址资助一部分被评选为阳光优秀生的贫困学生,每人奖励2000元。“这是很有意义的事,现在已经资助了2000多个学生,95%以上考取了大学本科。”杨德广不无自豪地说道。他还把自己三分之二的退休工资拿出来,捐赠给“阳光慈善专项基金”,现在已经有100多名爱心人士加入。有人问杨德广做慈善有什么好处?他严肃地说:“我从没想过做慈善对我个人有什么好处,如果有,那就是慈善让我更加健康快乐,慈善是对健康的最好投资。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实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承诺,这就是我做慈善的全部目的。”第十届“中华慈善奖”慈善项目:一个鸡蛋的暴走徒步筹款 帮助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平等发展“一个鸡蛋的暴走”是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于2011年发起的品牌公益项目,旨在通过12小时50公里的徒步筹款,支持与培育儿童公益项目,帮助0—18岁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平等发展。“一个鸡蛋的暴走”坚持快乐自主有成效的公益理念,让参与者实现个人挑战和公益参与的双重价值,让公益组织提升传播与服务的专业能力,让儿童在制度保障、专业服务与社会关爱中真正受益。疫情之前,活动每年都有4000名左右的队员,自发地用挑战自我的形式冲刺50公里,积极发动自己朋友圈及人脉网进行公益筹款。每年活动现场还会动员450名左右的志愿者协助,包含自驾、摄影、医疗、指路、打卡、骑行、采编等多个岗位,保障活动的顺利运行。近两年,受疫情影响,项目积极开拓线上渠道,推出战队挑战、捐步打卡等轻参与形式,不再受地域限制,全国的热心公众都可以参与其中,进一步提高了项目的参与度。2021年,项目通过线上直播吸引了1200万人线上参与,达到了历史人均筹款额最高峰。在“一个鸡蛋的暴走”项目负责人、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志云看来,好的公益项目应该具备四个要素:首先,公益项目要“因需而生”,社会需求要真实存在;其次,解决方案逻辑必须自洽;另外,项目落地非常关键,要确保能够达到项目最初的目的;最后,一个好的公益项目还需要面对捐赠人、受益人和利益相关方,能准确传递和沟通公益价值。“‘一个鸡蛋的暴走’项目是一个典型案例。”王志云说,项目最开始面对的问题就很聚焦,就是回应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儿童的营养问题。通过项目落地,帮助儿童应对了“隐形饥饿”等营养不足问题。与此同步,“一个鸡蛋的暴走”项目本身也在不断优化和演变。比如孩子年龄段的延展,最初项目针对的主要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后来经过项目评估,加上国家营养午餐等资源开始投入,项目方发现,与小学生相比,学龄前儿童蛋白质的补充更为紧迫,项目内容随即进行更新。12年来,项目所筹善款通过资助儿童领域公益服务机构与项目,帮助当地公益机构更好地服务当地困境儿童,让0—18岁儿童健康成长、平等发展。项目主要服务群体包括中西部地区家庭监护缺失与监护不当的困境儿童、全国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残障儿童、流动儿童等不同类型儿童。在众多公益人的不懈努力下,“一个鸡蛋的暴走”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曾被多家媒体报道。网页新闻与微信传播累计900余篇,百度关键词366万余条。2021年活动期间首次进行12小时直播,整体浏览量破1200万人次。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曹鹏“音乐+慈善” 为自闭症患儿建“天使知音沙龙”有这么一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在他70多年的指挥生涯中,不仅因高超的音乐造诣而享誉海内外,更因博大的慈善情怀而备受尊崇,他用近一个世纪的时光,谱写着城市间一曲曲关于音乐与爱的交响……他就是长期致力于慈善公益事业的曹鹏。10多年前,曹鹏以“音乐+慈善”的理念,自费首创中国第一个非职业交响乐团——上海城市交响乐团,用艺术的方式拓展了慈善的领域,至今免费开展超200场演出,辐射听众超100万人次,带动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数千万元。虽年事已高,但他带领上海城市交响乐团分文不取地活跃在各类公益慈善活动中。他常说:“虽然是免费音乐会,但是可以传递爱的力量,可收到难以估量的精神财富。”通过音乐和自身的努力,曹鹏把慈善的理念注入青少年的心中。2017—2019年,他义务参加学生乐团排练辅导100余次,多次带领上海学生交响乐团去世界各地交流演出、参加国际比赛并屡获金奖。同期,他自费为学生录制讲解音乐150次、大型演出和出国演出共636小时,辐射人群达1500万人次。曹鹏始终秉承“音乐要为公益、慈善服务,倡导人人参与公益慈善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的理念。2008年,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与上海曹鹏音乐中心,为自闭症患儿建立了“天使知音沙龙”,曹鹏是其中年纪最大的志愿者。如今,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上海城市交响乐团团员和5000多名志愿者,传承他的理念,坚持10余年为自闭症患儿义务服务,并根据他们的特长和爱好,建立了“天使知音合唱团”“铜管五重奏”“管乐小合奏”等比较专业的队伍,仅2017—2019年,就为自闭症患儿排练演出、改编乐谱、参加各种活动400余小时。2018年,在曹鹏的引领下,团队与中国儿基会共建,为自闭症患儿办起了“爱咖啡”自闭症社会实践基地,培养他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再将“受助于社会”转化为“贡献于社会”,曹鹏被聘为“终身关爱大使”。他还亲自为孩子们的演出曲目配器,专门帮他们排练。他发起的我国首场关爱自闭症专场音乐会,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3届。这些年,他还带领自闭症患儿在英国爱丁堡艺术节、阿伯丁国际青少年艺术节、意大利佛罗伦萨星星音乐会上大放异彩,帮助自闭症患儿登上国际舞台,并参与各类音乐会逾百次,让一个个濒临绝望的家庭看到了希望。谈及用音乐做公益,他不无动情地说:“还能做公益、做慈善,是我这个年纪的人最大的福气。”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捐赠个人:陆仁军扶贫济困 让弱势群体更有获得感陆仁军是上海柘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他数十年如一日投身慈善事业,在带领集团发展的同时不忘承担社会责任,先后在扶贫帮困、教育支持等方面共捐赠了1.8亿余元。陆仁军出生于奉贤区柘林镇黄沙村,他深知农民的艰辛,对农村和农民有着深厚的情感。多年来,他带领柘中集团通过牵头村企结对帮扶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先后与奉贤区柘林镇黄沙村、罗泾村、华亭村结为帮扶、共建对子。其中与黄沙村(现更名为临海村)已结对帮扶20余年,企业出人出力出资帮助脱贫,为该村筑路修桥,为老人送钱送物从不间断。如今,结对村早已脱贫,但每年重阳节和春节,陆仁军依然会为老人送去过节费和生活用品,请老人到公司看大戏、吃年夜饭,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陆仁军非常关心残疾群体。2017—2018年,他多次向智障、脑瘫、自闭症等多重残疾儿童、先天性胃肠病儿童和贫困肝病儿童等捐款捐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在2018年的“慈善一日捐”活动中,他还向区红十字会捐赠爱心款31万余元。2017—2019年,他向红十字系统捐款捐物累计120余万元。陆仁军对教师和教育事业有着特别的情怀,不仅建立了奉贤区教师奖励基金,还建立了柘中教育专项基金,专门用于困难家庭的助学金、重病患儿的医疗费等扶贫济困的项目。2003年9月,在奉贤中学建设上海市示范性寄宿制高中时捐赠2000万元。2011年9月,为扩建奉贤区重点学校曙光中学捐赠1000万元。陆仁军还十分关注我国的贫困地区。2018年11月,积极参与奉贤区“百企连百村”贵州、青海对口支援地区贫困结对帮扶圆梦活动,捐赠3万元。2018年7月,对奉贤区对口帮扶地区青海果洛州达日县红十字会捐赠20万元,用于达日县人民医院防辐射等医疗设施的建设。2019年10月,在奉贤区对口援助的贵州务川县2019光明行动中,资助务川县贫困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费48万余元。本着“人人可慈善,行行能慈善”的理念,陆仁军把公益事业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年4月,当他得知海湾镇居民生活物资紧缺的情况后,他立刻召集公司高层商议,将保供作为重中之重。面对大米需求量大、运输困难等问题,他连夜联系、多方辗转、亲自协调,终于成功采购到73吨大米,并亲自送往海湾镇,在深夜卸货,确保第一时间送到居民的手中。“人在没钱时舍得付出力气,得到的回报是情感。”陆仁军常说,要在富裕时扶贫济困,让弱势群体和为社会辛勤付出的人们更有获得感,感觉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链接地址:https://www.shobserver.com/journal/article/share?id=339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