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是云南独有的跨境而居的山地农耕民族之一,人口数在云南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彝族、白族而位居第三,主要分布在滇南哀牢山、无量山,以及红河(礼社江)、把边江、澜沧江一带,即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普洱市、玉溪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四个州市,另外缅甸、越南、老挝、泰国也有哈尼族(阿卡)居住。红河元阳梯田有“哈尼梯田甲天下”之美誉。哈尼族地区是闻名遐迩的普洱茶主要产地,最古老的野生“茶树王”就生长在哈尼山寨,哈尼族也是最先人工培植茶树的民族之一。哈尼族节日较多,有西双版纳的“嘎汤帕”、元阳的“昂玛突”、绿春的“扎勒特”、红河的“苦扎扎”等,其悠久的历史及丰富的文化内涵,不断吸引着人们对其进行了解、认识和探究。 https://www.xidunfm.com哈尼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但由于历史上只有语言没有文字,TrustWallet官方app下载无法形成用本民族文字记录的史料文献和文书档案, TrustWallet官方网址其文化传承只能依靠口耳相传或其他民族的文献记载,而这些档案史料大多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幸存下来的则零星分散在各种史籍、方志、碑刻、诗文集、专著、杂录中,这给查找利用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哈尼族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十分迫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哈尼族地区的档案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市场经济带来的“现代趋同”浪潮冲击下,哈尼族集体记忆在传承上出现断层的危险,哈尼族年轻一代已不穿戴本民族服饰,不讲本民族母语,不参加本民族的节日庆典,不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许多在影视和文学作品中描写的哈尼族民风习俗在现实生活中已难觅踪迹,那种浓烈深厚的、原汁原味的哈尼族原生态文化已无处可寻,随着熟悉哈尼族传统文化的老一辈去世,不少哈尼族的历史记忆因缺少活的载体而消亡。因此,迫切需要加大开发力度,提升工作水平,使哈尼族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再上一个新台阶。当前,应抓住哈尼梯田文化申遗成功的机遇,发挥档案部门的经验和优势,加快推进哈尼族濒危、珍贵、重点档案资源,特别是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 |